許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,東經113°03′~114°19′,北緯33°42′~34°24′,面積4996平方公里。東鄰周口市,南界漯河市,西交平頂山市,北接鄭州市,東北與開封市毗鄰。許昌交通便利,市區距省會鄭州80公里,距新鄭國際機場50公里,311國道、地方鐵路橫穿東西;京廣鐵路、京港澳高速公路、107國道縱貫南北;許南(陽)、許扶(溝)、許開(封)、許洛(陽)公路、許平(頂山)南(陽)高速公路和許開(封)、許登(封)、許亳(州)高速公路在...
禹州市、長葛市、鄢陵縣、襄城縣、魏都區、建安區、城鄉一體化示范區、經濟技術開發區、東城區;23個鄉,80個鎮和街道辦事處;2071個村民委員會,367個居委會;15393個村民小組。
2015年底,許昌市總人口489.61萬人,常住人口434.15萬人,城鎮人口206.53萬人,鄉村人口227.62萬人,城鎮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比重(城鎮化率)為47.57%,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69。2015年許昌市境內除漢族外,有滿、蒙古、回、藏等41個少數民族,有伊斯蘭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佛教、道教5種宗教組織,活動場所550余處。
許昌,又稱蓮城,位于河南省中部,下轄2個市轄區、2個縣級市、2個縣。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,2017年底總人口495.63萬人,常住人口為440.89萬人。是中原城市
群、中原經濟區核心城
市之一。
許昌地處“中原之
中”,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許昌候機樓建成投用,“四站一港”零距離換乘中心基本建成,集高速公路、高速鐵路、航空為一體的快捷交通體系初步形成。
許昌市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區,熱量資源豐富,雨量充沛,陽光充足,無霜期長。因屬大陸性季風氣候,多旱、澇、風、雹等氣象災害。全市四季氣候總的特征是:春季干旱多風沙,夏季炎熱雨集中,秋季晴和氣爽日照長,冬季寒冷少雨雪。歷年年平均氣溫在14.3℃~14.6℃之間,魏都區最高為14.6℃(與城市效應有關)。最暖年是1961年,年平均氣溫為15.4℃~15.9℃。最冷年為1984年,年平均氣溫為13.4℃~13.7℃。暖、冷年相差2℃~2.2℃。年極端最高氣溫44...
許昌市西部為低山丘陵,最高海拔1150米;東部為淮海平原西緣,最低海拔50米。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,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。地貌景觀呈東西向分帶,按地貌成因及形態組合,可分為平原、山地和崗地三大類。
我們拿到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獎牌了!2月28日,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...
2010年9月6日上午,第十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在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開幕。開幕式上,許...
2017年10月27日,國家住建部正式發文,命名我市為“國家生態園林城市”,這標志著我市...
2009年1月3日,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瑋代表全國愛衛會向李亞市長頒授了“國家衛生城市”匾...
2007年5月10日,許昌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、國家林業局授予“國家森林城市”稱號,頒牌...
2004年12月20日許昌市接到國家旅游局《關于命名蘭州等23個城市為“中國優秀旅游城市”...
許昌古稱“許”,源于堯時,高士許由牧耕此地,洗耳于潁水之濱而得名。
夏朝:夏朝曾建都陽翟(今許昌禹州)。
商朝: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(今禹州市境內)、有熊氏(今長葛市境內)、昆吾(今建安區境內)、康(今禹州市境內)。
西周: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城邑有:歷(今禹州市境內)、康(今禹州市境內),許(今建安區張潘鄉古城村一帶)、鄢(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)等。
春秋:許地先后為鄭、楚所據。
戰國:許地分屬韓,魏、楚。秦王政十七年(公元前230年),秦將內史騰攻韓,擄韓王,盡納其地,置潁川郡,治陽翟(今禹州市)。
西漢: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,析許縣,置潁陰縣(今許昌市區)。許縣、潁陰縣,陽翟縣,長社縣(治所在今長葛市老城),鄢陵縣(治所在今鄢陵縣城西北古城村)、襄城縣均屬潁川郡。
新:潁川郡改為左隊,陽翟縣改為潁川縣,鄢陵縣改為左亭并入許縣。許縣、潁陰、長社、潁川等縣屬左隊。
東漢:左隊復為潁川郡,屬豫州。許縣、潁陰縣、長社縣、鄢陵縣、陽翟縣等屬潁川郡。建安元年(196年)八月,獻帝遷都許縣(今許昌縣張潘故城)。
三國:魏稱潁川郡,屬豫州,許昌縣、潁陰縣、鄢陵縣、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。許昌為魏五都之一。魏黃初二年(221年),文帝曹丕以“漢亡于許,魏基昌于許”,改許縣為許昌縣。